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委办公室(信访办)
 本站首页 | 校内发文 | 周活动安排 | 信息简报 | 规章制度 | 工作职责 | 办公指南 | 下载专区 | 信访工作 
图片信息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信息简报>>正文
 
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
2017-03-03 10:10  

团结一心,群策群力

全面推进学院工作再上新台阶

(讨论稿)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辽沈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创新办学思路、优化专业结构,完善管理机制,推动优质就业为抓手,全面推进学院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创建一流高职学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2016年学院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办学质量显著提升

以项目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完成软件技术、旅游管理2个对接产业集群省级示范专业项目建设和“现代视觉艺术与文化服务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工作。成功申报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高职)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并获省财政专项建设资金734万元支持。

按照市场需求,组建“机床班”、“燃气班”、“含能班”、“上井班”。其中,“上井班”首次实现了境外优势教育资源参与专班教学的新模式,学院与台湾侨光科技大学、上井公司按1.5+0.5+1的模式参与人才培养,在台期间费用全部由台方负责,第一批专班24人将于2017年3月5日赴台进行学习。完成2017年金融管理、新能源汽车技术2个新增专业的申报及招生备案工作。

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市、校内外教学大赛和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等多项赛事,在获得的荣誉中,国家级17个、省厅级100个、市政府级99个,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荣誉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国赛成绩好于历年,学院也分别荣获辽宁省赛、沈阳市赛优秀组织奖和特殊贡献奖,

开展教学提质工程,促进内涵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管理,使顶岗实习管理、毕业设计管理、实训室管理进入信息化阶段。完善“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双证融通和技能鉴定,完成13个工种1582人次中级工鉴定工作。

以科研促改革,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2016年学院应用技术立项项目和项目结题验收再添新成果, 31项专利成果获得资助。10项优秀成果获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学术成果奖,其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2项设计在沈阳市工业设计大赛中获奖,其中专业设计组优秀奖1项,学生设计组优秀奖1项。学院再次荣获沈阳市工业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

(二)加大投入,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学院加大投入力度,全年完成新建工程1项,改造工程3项,共投入资金2844万元。其中新建餐饮服务中心建筑面积7422平方米,将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就餐需求;校园环境改造、地下管网改造、道路及绿化等相关配套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资金1159万元,实习实训设备得到全面升级,实习实训条件得到很大改变。

图书馆建设迈出新步伐。根据学院发展需要,拟建的新图书馆项目已获沈阳市发改委批准,建设方案已基本完成,前期建设经费也已到帐;2016年投入300万采购各类图书95095册,使学院馆藏图书逐步达标,初步弥补了历史欠账。

校园信息服务水平实现新突破,扩容校园带宽至500M,建设完成学院宿舍网,搭建科研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二个平台八大系统,初步形成了数字化管理环境。

学院2016年总收入31060.87万元(2015年总收入为18124.25万元),比去年增加收入12936.62万元。在全院事业收入基本没有变的情况下,2016年财政拨款为25184.02万元(2015年财政拨款12469.11万元),财政拨款增加12714.91万元,同比增涨102%。

到2016年年底,学院偿还完所有的债务,目前,即无外债,也无内债,现已轻装上阵。

2016年在市政府和大东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正门南侧,以政府划拨的方式给学院增加80亩教育用地,为学院未来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加强队伍建设,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基础

强化制度建设,使人事管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完善岗位设置、人员招聘、职务晋升等制度建设,制定并通过了《学院岗位设置与人员聘用实施办法》。制定了《学院普通管理岗位晋升暂行办法》和《学院普通管理岗位晋升量化考核办法》,成立了学院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学院高级职称评审推荐委员会和教师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保证了职称评审推荐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根据学院发展和提质需要,全年共招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专业教师2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从梯队建设和提质发展为着力点,组织选派150人参加了各类培训项目,重点对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进行培养和提升。

不断提高福利待遇,使学院发展成果惠及每位职工。筹集资金617万,为全院在职职工(含合同制、人事代理人员)、离退休人员普调工资,增加职工收入。2017年1月起学院每年又增加投入112.2万,为合同制、人事代理职工平均每人每月又增加500元工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利用节日节点为职工发放福利,让职工感受到学院发展所带来的实惠,增强职工归属感。

(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校企合作成果丰硕

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学院积极探索双元人才培养改革工作,以中德学院建设为依托,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交《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建设方案》等多份改革试点研究报告。学院与华晨宝马共同合作签署“全新职业教育项目”协议,以宝马合作为基础组建中德学院,已完成首批60名学生招生工作,于2016年11月1日正式开课。按照德国“双元制”模式完成 “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和“机电一体化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和师资培训计划(已派遣4位教师接受了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AHK)教师培训和考官培训,3人赴德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并邀请德国专家参与实训室规划设计,为沈阳市双元培育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一是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向教育部报送的《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典型案例在全国高职高专会议上交流。二是承担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成立了专业教学标准、现代学徒制、中高职一体化、技师学院学徒制等4个项目建设协作组, 20所中高职院校6家企业为项目建设协作组成员单位,71名专家受聘为集团项目建设协作组专家。三是成立集团院校就业联盟,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四是加强与境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召开辽台两地高等职业教育首次论坛。集团内14所辽宁地区高职院校和致理科技大学等15所台湾地区职业院校的校长以“合作、发展、共赢”为主题进行了研讨。加强了辽台两地职业院校的相互了解并促进了辽台两地职业教育的深度合作。  

     规范校企合作管理,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2016年学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11份,在合作项目的立项、论证、审核、管理方面,学院加大了监管力度,并对在与赛斯特、亚伟、光维合作中存在的遗留问题给予了妥善解决。

   (五)提高服务质量,招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2016年计划招生5582人,录取4777人,报到4324人,报到率90.52%,同比去年增加2.16%。毕业生总数为4566人,实际派遣人数为4355人,顺利完成年初工作目标,实现初次就业率为95.38%。完善校内外就业市场建设,有89.31%的毕业生通过校内就业市场的招聘会、招聘信息找到工作,568名毕业生在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沈阳燃气集团、沈阳地铁集团等优质大中型企业实现就业。在巩固原有合作关系企业的同时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晨宝马、吉利汽车等十余家大型企业建立新的合作关系,提高学院就业质量。特别指出今年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黎明航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沈阳中航动力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沈阳燃气集团二次到我校招录70名毕业生。并对我院人才培养的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

支持学生自主创业,成功扶植学院毕业生创办的伊尔根觉罗氏明跃剪纸书画苑、远景长征科技有限公司、瀚风校园展览策划与设计工作室等项目已入驻学院孵化基地。

2016年学院被沈阳市评为沈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六)强化特色活动引领,学生工作开创新局面

创新育人活动,驻牢思想防线。推进校园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发挥新装电子显示屏、宣传栏作用,发挥传统节日、纪念日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读书活动的影响力,寓教于乐,弘扬校园主旋律,开展文明行为督导活动,以反面案例警示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把控网络、微信等教育新媒体,宣传社会正能量,潜移默化促进学生思想意识转变,驻牢学生思想教育防线。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从实践中获得思想意识升华。学院爱暖盛京志愿服务团获沈阳高校最美志愿服务团队提名奖,“会呼吸的棋盘山”环保公益活动获最美志愿服务项目。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投资60万元建设了具有较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经费10万元;81名教职工通过了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被省教育厅授予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称号。

(七)提升校园保障质量,创建优质育人环境

园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推进,校园绿植和花草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新的餐饮服务中心已经投入使用,各项能源供应保障及设施维修有序进行,一个优质、美丽、舒心的校园环境基本形成。

修订了学院传染病防控、食品卫生安全、饮用水污染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预案,提高了各种突发应急事件处置能力。校园保洁、除雪等工作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及全院师生的充分肯定。全年实现校园无刑事案件,重大火灾事故零发生的工作目标。一个安全无死角、管理全方位、防范有重点的安全环境已经建立。学院荣获省公安厅授予的集体二等功称号。

    (八)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抓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工作。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将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与“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全年开展了《深入学习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等八个专题的学习,使理论学习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圆满完成两委换届和中层正职干部的调整交流工作。通过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学院新一届党委和纪委。按组织程序,对12名正处级领导干部交流轮岗,并对16个正处级岗位进行民主推荐。学院成功申报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课题研究2项;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获第一批辽宁省高校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明确主体责任,保证各位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通过开展全院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廉洁、诚信、勤俭、守法等思想观念,形成倡导正风正气的氛围。通过制定《严禁教职工侵害学生权益的十五条禁令》,规范了全院教职工执教从业行为。

以上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老领导、老同志为我们奠定良好基础上,全院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一是,我们的办学条件与教育部的标准要求还有差距。二是队伍建设受客观环境的限制与人才培养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学院未来几年发展的主要目标

通过三至五年的建设,学院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元,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一流,学院教育体系优化成效更加明显,内部管理制度更为健全,服务辽沈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从而使学院建设成为:理念先进、设施完善、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机制不断创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标准;以就业和创业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中德学院、职教集团和现代学徒制为载体全面推进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校企联动、校校联动、校社联动和国际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科学化和精准化。

——办学能力显著增强。继续加大投入,超前思维,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提升校园基础设施与教学设备水平;完善、优化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满足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引进或培养一批在行业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建设大数据教学资源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及各类应用管理系统,使学院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平领先于全国高职院校;学院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日臻完善。

——办学质量持续提升。开展提质工程建设,从专业建设、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以及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等多方面开展标准评价和质量提升;以品牌专业建设为载体,推进教学改革与专业诊断的实施,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质专业;通过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机制,保证专业建设质量;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初步形成;学院国内影响力持续扩大,国际交流话语权不断增强。

——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大幅提高;与行业企业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同步推进的机制初步形成;服务沈阳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供需对路、机制灵活、保障有力的办学特色。

三、2017年工作计划安排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17年学院总的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担当作为,改革创新,按照重中德、补短板、提质量、促就业的工作摆布,推进学院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中德合作,全面推进双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

按照市政府《沈阳市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申报方案》和市政府2017年重点工作部署,按照双元制内涵要求,全面做好中德学院的规划建设、招生办学及运营管理。以中德学院建设为抓手,继续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AHK)、中德新松教育科技集团、德国客尼、德国莱茵科斯特等德国机构和企业合作,对教师进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培训,按双元制要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推进中德学院建设,目前,前期规划设计与功能设计已准备就绪,还要进一步加强与政府有前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要进一步细化设计方案,待中德学院土地确定后,马上进入建设。

以宝马合作为依托,以中德合作为契机拓展合作领域,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借鉴宝马合作经验,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在课程领域、实训室规划、设计及建设等方面实现校企共同开发。加强师资培训,进行理实交替教学,实现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研究。

以中德合作为示范,瞄准德资企业用人需求、拓展与西门子、博世、库卡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和人才需求。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条件

在未来几年中,学院在不占用正常办学资金、不影响职工福利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发展建设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目前,正在进行校园整体规划设计,其中方案一为:在学院南门南侧,市政府划拨给学院的80亩土地上,新建体育场,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投资3913万元;新建体育馆及附属配套设施,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投资8885万元;新建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占地面积800平,建筑面积8000平,投资4000万元。

在现有校区内,新建图书馆,占地面积4146.17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投资10485万元;新建机电一体教学楼,占地面积2590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4900万元。新建学生宿舍2栋,每栋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投资6400万元。第二方案为:现有体育场不动,在新划拨土地上新建体育馆,图书馆,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其它同方案一一致。第三方案,结合中德学院建设一并规划。具体规划方案待学院讨论通过并经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同时,做好校园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维护,实训条件改造、网络带宽升级和1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挂网等建设项目,提升校园综合管理水平。力争完成现有校区内1号和2号学生公寓的改造工程,改造面积为7416平方米;完成B座教学楼改造工程,改造面积7884平方米。

未来,学院计划将院内现有体育馆改造成学生实习实训车间以及原图书馆改造成为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用于增加学生实习实训场地和文化活动场所,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个人素养提升创造条件。

在学院各项改造和新项目建设中,鼓励相关专业学生和教师参与到校园建设之中,在不出校门的情况下即可使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提高专业技能。

(三)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提质工程建设

以学院人才培养提质工程为重点,抓好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实践技能培养、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育人环节,特别是要全面改革和清除不利于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上的环节和问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以国家办学条件指标及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为重要参考,开展专业布局调整,集中资源建设优势或品牌专业,逐步解决专业归属不清和资源重复建设问题。重点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吻合的专业群,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二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深化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师基本功,提升教学队伍专业素养和教科研能力。鼓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建立教学资源库,运用“大数据”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强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培养,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具创造力。

三是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双证”融通试点基础上,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技能训练,提升职业精神。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通过从制定标准到督导检查全过程管理,保证实习实训的有效性。实现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有效衔接,通过多主体、多对象、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提高专业对口率。

四是统筹配置实践教学资源,实现设备使用、师资调配、教学安排“三统一”。多管齐下,通过增加实训周数、错季实训、分方向实训和开放实训室业余时间等增加学生实训机会和时间。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资源利用率,通过建立依据现行手段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立体交叉监督体系,实现 “双闭环”管理。

五是根据学院发展需要,完成师资队伍建设5年规划编制,有针对性地引进学院急需的专业人才。加强现有教师队伍能力水平建设,组织专业带头人(含后备人选)、骨干教师(含后备人选)参加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开发建设;派遣新聘专业教师到企业或校内实践基地实践;选派40名左右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或省级以上师资培训。配合中德学院建设需要,启动专任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培训。聘请德国教师到校对承担中德学院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教学能力培训,学习德国先进教学理念、经验和技术,开阔视野,打造精品教师团队。对新招聘的青年教师开展职业素养、教师职业能力等方面内容的专项培训。

六是以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打造一批优质教科研项目,实现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七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远大理想情怀。强化日常管理,发挥课堂、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载体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四信”育人体系。以三观教育、奉献教育、日常行为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成为理想信念坚定、民族情感浓厚、人生品格优秀、职业水平过硬、心理健康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加强招生就业服务,为学生成长创造条件

在招生工作中,以宣传拉动招生,以服务促进招生,以计划调整来保障招生,从而保证招生人数不低于2016年水平。

在促进就业工作中,要抓好两个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一个是抓好国内市场,形成就业品牌。继续加强与宝马、北盛、机床、沈飞、新松机器人、京东商城、沈阳燃气等多家大型企业合作,做强做实订单班,继续拓展就业基地建设,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同时充分发挥辽宁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就业联盟作用,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另一个就是要抓好国际市场,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境外就业,学院正在向沈阳市外经贸局申请建立沈阳市对外劳务合作平台,将对外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项目打造成学院特色。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办学,为毕业生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2017年争取与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引导学生到境外留学或就业,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国际化发展。继续加强对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台湾院校、企业以现代学徒制模式联合培养的育人机制。

创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大学生创业。同时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五)深化校企合作,拓展育人渠道

积极以国内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为合作目标,搭建学生实训基地和就业平台,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以促进沈阳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为聚焦点,提升学院合作层次和合作质量。以集团化办学为契机,依托集团骨干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就业的良性发展。务实开展合作,促进应用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建立定期监督管理机制。对于不利于学生培养和学院发展的,只为赚钱为目的的合作坚决不予准入。

(六)打造优质校园环境,为人才培养做好服务

继续做好校园环境、园林景观、学生公寓、管网、供暖、绿化等工程的改造和日常养护工作,以此打造优质校园环境。

继续以“群防群控”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为核心,全面落实各项安防措施,实现刑事案件发生率不超过0.2%,治安案件发生率不超过2%,重大火灾事故零发生的工作目标,巩固当前成果,为学院平安校园建设做贡献。

继续做好大学生各种常见传染病、卫生防疫知识宣传教育、传染病预防和疫苗接种工作。认真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严把食品安全关,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确保全院师生的身体健康。

(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全国一流高职院提供保障

全面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组织全院各级干部、全体党员理论学习活动,巩固“两学一做”成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着力坚定信念、增强信心,提升能力、提高素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党员思想教育活动。做好党支部调整和换届工作,建立各级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并组织实施,提高各级班子议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换届后的中层干部培训、试用期满中层干部转正考核和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对伍。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率先垂范。加强宣传工作,筑牢宣传阵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构建完善的防腐体系。

让我们大家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全面推进学院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6-2008党政办公网.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沈阳市大东区劳动路32号 邮政编码:110045